2011年3月19日

規劃及被規劃

規劃一個城市等如為人民預先設定了其生活方式。很可惜,大部份的人都沒有留意這方面的發展,自以為在一個安樂的城市中居住,直到事故發生的一刻為止。

一般的人民,總是選擇自求多福的生活,希望壞的事情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沒有壞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就不是重大的事情;如有壞事情出現,出現在那個/些人身上,就只是那個/些人出了問題。沒有人肯承認不好的事實,大多基於安身立命的緣故;又或者根本他/她們沒有時間去理會自身以外的事情。

香港人太忙,沒有時間去理會太多的事情,甚至去從事自己喜歡做的事,久而久之連自己喜歡甚麼都忘記了。去了一個關注《環珠江口宜居灣區重點建設行動計劃》民間研討會,大家討論到這計劃的嚴重後果,延伸的討論還提到人文素質的事情,其中一點提到香港人堅持平反六四和遊行,反映了香港人與中國內陸人的不同處。然而,我覺得這不過是冰山一角的表現,大部份的人仍然在吃魚旦的實際生活中忙碌著。生活以外的所謂理想思維和勞動都只是用來裝飾,使生活看來有意義些。

如果想知道更多有關「規劃」的社會新發展事情,不妨留意這個「環珠江口宜居灣區重點建設行動計劃」的詳情,看一看這個名「規劃」的水晶球,如何預告我們未來的生活形態。



後記:為日本的事故深切地禱告,特別祝願東京的朋友們不要懼怕。

2011年3月7日

本土意識與強烈不滿


遊行與衝擊事件又開始了。

看看香港政府的本土意識一直都是那麼薄弱,所奉行的國際化意念都是實用主義。在文化藝術方面,大部份本來有興趣/參與藝術發展的人都不是主流人士,你不會在大部分公眾場所見到他/她們,原因是本土的藝術不在重視/鼓勵的旗幟下。君不見在大部份的主流活動中,以英語作主要溝通語言的現象十分普遍,大部份討論都是在英語文化背景和思維下進行,所有的討論內容差不多都是由外籍人士或擁有強烈的外國思維的人士提出,本土人士的想法從來沒有在公共場合中顯示出來;政府架構中的公共事務討論都是高層次的運作,所謂高層次當然是政府高官、議員、社會知名人士和海外專業人士,地道的專業人士必須也是知名人士為首要條件,這樣的精英思維全沒有考慮本土的情況或文化藝術的根本人文意義,造成大部份基礎人民放棄參與本土的文化藝術活動,長期冷漠狀態,造成只有一面倒傾斜商業和文化霸權的藝術活動,人民的素質得不到滋潤、而長久以來的壓抑得不到發表的渠道,難怪香港是遊行之都。雖然文化藝術人士未必是遊行常客,但冷眼旁觀,政府如不重新提倡適切的本土文化政策、去推動本土的藝術發展,讓人民透過藝術的表達去宣洩/參與/發展/聯繫思考/發表/豐富生活等等的基本人類需要,而繼續讓實際效率的回報去決定藝術的存在意義,不敢想像不單80後、甚至再新的一代如90後會如何回應其所處的年代。

2011年3月3日

黑天鵝


朋友因為娜塔莉波曼的得獎,相約去看了這名為黑天鵝的電影。之後我們討論了一些話題,其中涉及藝術的追求和完美的問題。在影片中,娜塔莉波曼因為本身的性格較為拘謹,而不能演繹一個屬於邪惡的角色,她努力的追求,終於由外在的技巧轉進內在的精神層面,產生了與現實不符的幻覺,最後雖成功地跳出精彩的舞蹈,但在人生路上卻成了悲劇的主角。這個橋段說出了最後悲劇的近因,而遠因卻以片段形式不時在畫面中略過。藝術上的完美是很多藝術家的關注點,完美的藝術如不能透過技術、物料、或媒介等的追求,就會落在經驗及其所產生的某種精神狀態下的滿足體驗,引致電影中所描述的結果。

娜塔莉波曼演得很好,電影故事也很精彩,加上鏡頭的運用,把主角不斷壓縮、只餘下上半部身體的緊張狀態,所以這雖不是一部恐怖片,但卻產生了很多令人心跳急速的場面。至於電影中提及的精神狀態,它並不只是藝術追求者所會遇到的事情,不過以追求完美的藝術作為故事的背景,更加能引起大眾的共鳴。以從事藝術的工作者來說,我不會投訴這個做法,因為我更關心其所提及的精神狀態、及這真是一部可觀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