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

香港藝術史 @ 2013.11.8



首次有不同機構合作、並有較長遠發展的香港藝術史研究項目終於產生了。提起香港藝術及藝術史這幾個子,實在感到千頭萬緒,無可奈何,無言以對;就正如對香港人的身份、現狀和將來的情況一樣,感到一片空虛。

今天在藝術館的討論只是一個引言,提及了研究方法和分期的問題,各講者介紹了自己進程中的研究。發展的方向可以有很多,如果要我想像的話,我會希望可以有一個多角度和多方向的圖像,有不同人/組織/機構向其喜歡/有體會/理念的方向前進。身在民間的我,深信坊間的藝術活動是相當熱鬧的,但真實的情況會是如何,還需要更多資料和論述,讓人看得更清楚。

現在或已有的藝術論述明顯有不足,未能提供豐富或連繫著其他學術等的研究和社會現況,最常見是以精英、勝利者姿態、單一、反覆互相鞏固著、聯想創意性等的藝術觀為主;藝術史反覆求證的態度、和漫無止境的做法,在急速發展的今日社會不受歡迎。缺乏其他配件的支援,不少供讀藝術史的人難以入行;正在研究的人亦感到非常乏力,這種情況早已令很多資料流失,無法建立承先啟後的角色/態度(正如呂大樂教授講述有關社會學的情況﹕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做的事是最首先的﹔我則說藝術家都以為自己是石頭爆出來的),更不用說去能了解香港的人民及其發展。佩服前輩夏碧泉和陳法興先生,他們長期以來自發性出席和用照片記錄香港藝術的活動,這些也是本地藝術歷史的重要資料,還有圈內的著名開幕食客相信也是本地藝術的一種有趣現象,其參與/欣賞過的展覽可能比圈內的中堅份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