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當代藝術獎,以新的活動名稱推出,配合比以往更多的宣傳,像是有一番新的作為;然而圈內閑語卻一片寧靜,不知是否是早已沒有希望、還是已經習慣接受了。
比賽內容仍然是以中及西方文化為分野﹕即中國繪畫及書法,及當代藝術。這個分野在說明兩種藝術有本質上或脈絡上的不同,但在選出的作品中,明顯看到的是有關歷史及承傳上的問題。以中國繪畫及書法為例,仍然是以工具和物料為主要闡述,配以山水以外的更多題材,這些題材的選擇及其概念發展,清楚地顯示出受當代藝術的催迫和影響之下而產生的。因此是屆的作品看來是豐富的,加上有扎實的技藝表現,作品大致上也很耐看。
相對的是西方藝術,以當代環球流通藝術為藍本,尤以環球藝術近年慢慢脫離工作室手作仔的自我發展模式,走向形式、概念化、循環意念等超越個人界限的製作,然而由於香港環境配套還未完善,難以看到相等於國際間的大規模作品。以多媒體為主軸,空間為配搭,是次展覽也有不少大型作品。作品有新鮮感,然而一瞬即逝,承襲了很多當代藝術的無形虛空特色;資深藝術家作品反而能保留實力,如梁志和以低科技製作,做了發人深省的作品。
把香港定位為中西方的交融處,因而明正言順地把本地藝術的圖像割裂為兩部份,一為中國藝術(繪畫及書法),另一為當代藝術(繼承歐美藝術歷史發展),香港人的選擇是兩者擇一。在是次展出作品來看,大部份的香港人應選擇中國藝術部份,看來較易入圍﹕基本技巧+貼近新的當代藝術概念;如選擇西方媒介但不願意/完全進入當代創作態度的作品應較難入選。所以奉勸未來的參加者應儘量考慮循中國藝術一方參加比賽。
p.s. 完成以上的隨筆後,心內有一點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