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0日

國際香港




跟朋友談起香港的國際化問題,也有無限唏噓!有些人覺得反對國際化的人,是狹窄的本土主義保護者,但筆者卻不以為然,反認為有這樣的想法、是根深柢固的二元對立思維,阻礙了更有意義的思考。

有教育範疇人士論及現今大學、尤以研究生學位為例,正積極向海外學生招手,更提供獎學金,主要原因如本港學生報讀者少。又有人提出有大學教授斷然不會聘用本地畢業生,因此本地學生往外走,希望或以海外經驗回流。筆者又想起香港藝術界的情況,近年的藝術家也不斷往外走,尋求海外的履歷和認同,使之回港後更宜發展,當然,當代藝術以西方文化作脈絡,這樣做更加是順理成章的。結果是香港的大學排名得以升高;有限數目的香港藝術家可以不時在國際間展出。

現實就是即時的考慮;而理想往往等同於吹水,因為存活仍然是最重要的。理想的國際化是能進入國際領域中,互相平等交往,但本土不一定需要讓步。反而要問﹕為甚麼有些國家不能在環球世界中佔有一席位﹖所謂國際是甚麼人的世界﹖當倡議國際化發展時,有沒有因此而歧視了本土的人士、其文化及種種已有的發展﹖

當進行國際化的發展時,而沒有多元的思考、多軌的措施去同時培育本土的精神,這樣對本土的人、地土和事是一種歧視。有感有些回流的人才,在港府對高度研究的項目沒有承擔表現、而顯得灰心時,不禁問為甚麼香港的財政餘那麼多,使之以錢去解決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