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9日慕名去出席譚志成前輩的新書發佈,也同時經驗了久違的等級分序場面。拍掌站立致敬是對前輩的一份尊重,可以提倡,但對場面的混亂、誰坐在那裡、是否/誰可以上前跟前輩照相、大會指定語文是中文還是雙語(中段更以為會轉台去英語,嚇得一頭汗),教育局高級人士致詞連張義名字也讀錯等等事情也實在感覺一片混亂(不止,嘉賓接待處連王無邪名字也好像沒聽過)。開場了,等位老師一擁而至,迅速佔滿後座座位,餘下的只好望門輕嘆;前面嘉賓座位仍在默默守候遲來的人。
其實搗邊科﹖原來教育局為了配合課程需要,希望老師對視覺藝術多些認識,於是出版了一些書籍,作為參考教材,是次出版為第八本,邀請了資深藝術人譚志成先生撰寫。譚先生則借用了八位藝術家的作品,仔細解說其作品內容及欣賞的角度。由於出版是給老師們和教學用途,所以發佈會的宣傳都不是公開的,只見內部傳閱,或經由譚先生私人邀請和知會,可見譚先生也相當重視這本書,也因譚先生的緣故,很多人以為是一本述說香港藝術史的書,會中王無邪先生也這樣說﹕「這是第一本由香港人寫的有關香港藝術的書」,由此而來的當然是「揀選」藝術家的問題了,譚先生也為這個問題作了錄像解說。或許是,一直以來,沒有太多認真為香港藝術寫的書,所以當有資深藝術人撰寫文章時,大家都相當期待和有所要求。其實如果當事者清楚明白出版的因由、目的和定位,在編輯的安排和整合工作配合下,是不會產生混亂的情況,可惜錯誤的安排致令美麗的誤會。然而,書的內容仍然有可觀性,相信作者經長久研究的觀點也必然會帶來一些思考。可惜此書不會在市面上流通。
聚會邀請了「國際」策展人張頌仁作主持,事實上他也沒有甚麼可做。他的出現也使人以為是次的活動是討論有關一些大的香港藝術問題,結果聚會使人的感覺是「客客氣氣地」「一睹大師風采」吧,筆者當時也忍不住往後望一望九成是女性的美術老師﹕「她們正在想甚麼呢」!其實找學術界別的人士當主持也可以相當稱職的。
張頌仁先生提及的﹕「視覺想像」,如果說從這本書可以看到怎麼樣的「視覺想像」的話,當然是有關譚先生個人對香港藝術的「視覺想像」﹕以科學作為總結他對中國藝術的遠景想像和期盼,以林文傑作品結束全書。筆者對林氏作品並不認識,也暫時沒有詳細閱讀譚先生是次的書籍,所以未能聯繫譚先生的理念跟林氏作品的關係,直觀林氏作品的圖像只能看到有關技術上的問題,以技術的層面去追求全新的畫面/視覺經驗作為對中國藝術的反省,也是當代探討中國藝術的其中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