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4日

Inside Story

上篇文章問了個問題,不能不繼續回應。找來了新進藝術家冼朗兒Stephanie Sin,詢問她的看法。Stephanie 2007年完成學士藝術課程後,即全程投入藝術的氛圍中,除了個人的繪畫創作外,更積極參與圈中的活動,認識不同的藝術家,對於藝壇中的事情,都有一些觀察。她認為香港太少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本地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多的話,是不用懼怕現時畫廊、傾向推介外地及中國大陸藝術家的做法,而且甚至可以「水浸」藝壇;另外也不夠好的作品和藝術家,因為大多的香港藝術家都會參與很多所謂「有趣」或「可發聲」的事情,而不能專注自己的藝術,特別是年青藝術家,其作品很多時是不斷反映在「現時發生了甚麼?」的事情上,而沒有發掘自己創作內最深入的地方。所以,這些藝術品都跟藝術家沒有甚麼關係,也因而顯示不到甚麼藝術情況。她認為藝術家應該學習聆聽自己的內心深處。

這些觀察,不難理解。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少的話,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是少的;藝術家創作不夠專注,作品也很難有所發展。現時的情況,除了所謂「全時間」藝術家的問題外,最重要的是藝術工作者把大部份的藝術時間,放在很多其他的事情上,包括推廣、行政、社區活動和教育;甚至更加要命的是不停為不同的機構作「對題」創作。藝術家無法獨立地、並首先為自己的藝術確立自我的方向,藝術欠缺了自己的面貌。

然而,Stephanie 提及的不足夠問題,大概也引出了「看不到」的問題,也即是說:在藝術主流圈內「看不到」大量的本士藝術。這究竟是涉及「機會」還是「參與」的問題呢?

後話:為甚麼藝術家不積極參與主流藝術圈的活動?

致哀:對於香港人在菲律賓遇害的事件,感到非常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