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2日

香港視覺藝術的「爛」


第一「爛」是「向後望」、和沒有「觀眾」的存在。

「向後望」的意思是藝術家的創作主要是向背後人士即「資助者/收藏家/專家/籌劃人/主辦者/主流權力中心」交待,而最後企望成為既得利益者;

主辦者/倡導者也不會以「觀眾」為依歸;視覺藝術是沒有賣票的傳統,因此不用依靠觀眾作招徠。

觀眾永遠是一個數字用來爭取資助和向有關人士交數。

第二「爛」是永遠「一面倒」的形勢。

所謂「一面倒」就跟娛樂圈一樣,永遠有一些所謂「紅人」;

這期是「年青紅人」:「紅人」意思是有一份「任何人也可說得出的、可回收分發再用的名單」;「年青」由商業畫廊帶動、政府的青年政策進一步推波助瀾,協助全港人民都以青年人的作品為榜樣。

難怪香港藝術無論如何也脫離不了小圈子的魔掌,成為大眾終日掛在口邊的「遠離群眾的高級藝術」。高級藝術不一定遠離群眾,但小圈子的運用模式、及部份人的壟斷則把一些藝術據為己有了。

有一些年青人較受人歡迎不是問題;商業畫廊的商業決定也不是問題,問題仍然是在於政府的視野、對文化價值的看法、和對人民素質培育的承擔,如何製造有利不同的人士和不同類型的藝術都有其可發展的空間,而不是重複商業的運作/模式、製造令人誤會的官商勾結場面,到頭來甚麼也談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