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

例退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再有沒有人想看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問一﹕為甚麼每一屆必有吳君如頒獎﹖

問二﹕點解粗口是香港精神﹖而這種精神是較勝荷李活電影的﹖

問三﹕既然有其他入選作品,換句話說,在主辦者而言,這些作品也有一定的代表性,為甚麼老是只環繞/論及一/兩套電影的意識形態,而這些電影又剛好是、特別是得到﹕口碑/國際認受/票房好等非常明顯的因素。

問四﹕既然「讓子彈非」也入選了,為甚麼主持人在言談間對這看來當然非常中國的製作仍然有點兒不大願意接受的感覺﹖不但令觀者覺得沒有禮貌之餘、也認為主辦者似乎欠缺了包容和開放的態度。

香港電影頒金像獎獎典禮顯示的香港精神是小圈子、思維窄、不開放、現實主義和擁抱權力而已。

難怪,以致治的角度而言,沒有自主能力的民眾,無法建立自身的認同感;這種情況在文化方面發展得淋漓盡致,倚靠外在的標準成為法則、但在某一情況內又會產生反彈的情況,成為非理性的確據。

香港電影雖受商業路線的影響,然而文化藝術仍然是人民生活的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