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我的藝術教學日子(七)


一直以來,行政人員是流動最多的,所以在這多年間,認識了不少人士,發現她/他們都因為是喜歡藝術而來工作的。香港藝術中心和香港藝術學院,都有同樣的情況,就是吸引了很多對藝術感興趣的人來工作,但偏偏都不能長久。讓我回顧一些人物:Edith Ng,一個很活躍的女士,有很多主意,又曾經是素食者;Wendy Edith 是在同時期工作,印象也很深刻。那時剛成立第一屆的「賣藝日」,Wendy 四處找電視台、電台和報章做訪問,終於把這項活動廣泛地宣傳開去,而賣出作品的成績也很理想;Nicole Wong 做事有條理,不慌不忙,後來轉到另一間院校工作,生了一個小孩子;Kurama Ho 是一個「潮人」,不單處理學校日常行政事務,還協助「白文本」的編輯工作,現在攪藝術行政、特別是手工藝的行政和創作工作;Louisa Ho 從前是在香港藝術發展局工作,後來加入學院,她的行政能力也是很高的,現時在另一間院校工作。現在偶然在一些藝術活動的場合,也會碰到她們,當然,facebook 也是很好的聯絡場所。

至於,工作室助理,也是一樣,他們也喜愛充滿藝術氣氛的環境,他們的裝扮更像藝術家。可惜,工作室助理離任比其他人更快。有一天晚上,打電話給阿 (Miu),誰知他已不在學院工作,談了很久,感到有些唏噓。

一般的工作環境裡面,相信大多只強調成果,而不把人的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所謂「沒有甚麼人是不可取代」的,這種只求功績的情況,讓人類的社會,添上更多的愁緒。

2010年12月19日

我的藝術教學日子(六)

兼職老師是學校很重要的人員,尤其是一間純粹的藝術學院,課程著重實習,更需不同的專科人材。學校一直以來邀請了,也可以說是,全港最龐大的兼任教學藝術家。這些教學藝術家,必須是從事創作的,因為她/他們要把自己的經驗跟下一代分享,當中也包括從海外到訪的藝術家。有些藝術家有獨特的人格,有時需要時間去調節、或另一方面學生也需要多些忍耐,互相了解,這也藝術本質放到生活上的一大考驗,也就是藝術教育重要且不可逃避的部份。

在繪畫科來說,請老師是難的,因為當代藝術家以繪畫作創作媒介的人少;另外繪畫老師也要對其他創作媒介和意念熟悉,因為學校雖以藝術媒介作分野,但創作的指導方向是以學生的潛質為依歸,學生最後是可以自行選擇任何的創作模式。由於了解到自由創作人的生活和選擇、和學校龐大的兼任教學人數,因此在這方面的教學安排是儘量希望以穩定為原則。

這幾年的兼職同事,全都變成好朋友了。谷敏超,學問很廣闊;Steven Leung 的繪畫可以用上時間欣賞;Carol Ho 的繪畫知識很好,而且也有國際的視野;Jerry Kwan 雖然已離去,但其繪畫的色彩就等如其人生的經歷。想起來,這些教學人才都是香港重要的資產。現在,也引入了新的老師,甚至自己畢業生,希望她/他們不單努力追求自己藝術之餘、也努力尋找藝術教育的精要之處。

2010年12月11日

我的藝術教學日子(五)

其後加入的老師有謝明莊、林嵐、羅琛堡和林志光;四專科的專責老師都到齊了。

老師們都很齊心,可能因為大家都是活躍藝術家,對藝術和社會都有一些共同體會,而且對教育都有盼望,縱使對一些事情都未必有共同的意見,但都會朝著一個大前提進行,栽培新一代本土的藝術家,建設以地土為本的文化藝術。

那時老師們的討論很多。還記得在謝菲道一間名「正隆」的食館,其經營時間不長,但卻成為老師們經常光顧的地方,那裡有一款二人套餐,無論我們有多少人,總會點選這款套餐,後來我們也覺得很神奇,這款套餐的伸縮程度為何這麼大,有時可以供兩三個人吃;有時又可以填飽四五個人的肚。後來也有跟學生在那裡吃飯開會。

這種經常討論的情況,讓我記起在香港藝術中心工作的日子,那是有四個部門:展覽部、表演藝術部、電影部和教育部;四個部門的阿頭,被稱為四大天王,有何慶基、茹國烈、Jimmy Choi、和Florence Lam。那麼他/她們都時常討論和開會,那時的節目都很豐富,而藝術學院中的澳洲課程也是在那時產生的。

討論、brainstorming、吹水都是很多事情發生,一間藝術學院還未自我認識的時候,更需要認真摸索的時間。跟朋友閒談時,都問著,為甚麼會有一間「藝術學校」而沒有「天文學校」、「數學學校」等。有沒有想過是因為要一間與正規學校不同的地方?去發展另類的教育,栽培另類的人材。當然,以香港當今的思維,所有事情也都不過是停留在一個實際求生的商業考慮當中。

2010年12月5日

我的藝術教學日子(四)


其後的學屆,在時間方面,可能有些混淆了,印象中有一屆的同學是很靜的,他她們的作品在手藝上都很精緻,畢業後也相當低調地創作,有Jane HungKaren LouiseAh Yuen等。

最黃金的時期,是有VenusWingCandyKeikeiCircleLeoLeeHanisonClaireAliceTeresaDamonStathony的時候,因為那時學生的歸屬感很強,加上學校已經有自己的基礎文憑課程和純藝術文憑課程,這些學生有些已經升上來就讀學位課程,並主動籌劃/延續很多不單對學校、甚至對本地藝術圈很有意義的事情,例如白管子、白文本、賣藝日、Cracker展覽等。

近期的學生在師生關係方面,其實是更加成熟和有更多的分享性,特別是學生能組織更多自發的活動和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這些成熟的學生在其本身的工作上/人生的經驗,可以是寶貴的分享議題。好像 Ma Nam ChuJohnChi YuenAnne 等。這正反映學校的發展,由早期老師推動學生、到慢慢建立在地的文化、後輩繼承前輩的精神,從而走出自己的面貌。如果一間學校,主角不是學生,那就沒有甚麼好說。

還有些畢業後相當活躍、在藝術的範圍內都有積極推動、而沒有提及的同學,都可以回憶一下,有 LaurenceMovanaHimTongIrisStephanieCarl 等。


當然,還有不少暫時記不起名字的同學,深信他/她們都有自己努力以赴的事情,也希望每一個喜愛藝術的同學,都可以堅持自己的創作,創造自己的創作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