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藝術貨櫃計劃 (二)

藝術貨櫃計劃無疑是受西九發展的影響,但相信促成此計劃的開展是有各方面因素的,例如人物是關鍵所在,沒有人力資源是難以成事的。MIA 純粹藝術家群的前身是觀塘工作室1126的成員﹕陳錦成、鄧凝梅、黎慧儀、陳家儀及筆者。這段時期,1126 舉辦了不少活動﹕如藝術攜手計劃 - 不同年代藝術家的互動藝術分享;及後來的大型藝術家工作室開放 包括不同類型的藝術工作室及工廠大廈的全力支援,因而接觸了街坊,好奇人士及各方的藝術愛好者。之後,李美娟的加入,更思考了不同的藝術方向,直至認識了貨櫃界的專業人士,才踏上了藝術貨櫃計劃之路。

到現在,除了西九仍然是本地藝術家的關注點外,其實藝術行政、政策甚至貨櫃行業也引起筆者的興趣。香港的藝術不可以只有藝術/藝術家的角度,特別是當今的藝術跟經濟、社會、政治及國際關係等等範疇息息相關,要讓藝術於社會上有更完好的存在價值,各個人物在都應在其角色上有一定的貢獻,關心超越純藝術的角度,如政策、資源分配、職業藝術跟自我發展的藝術的平等發揮等等。

另外,貨櫃行業的興衰,對藝術也應有啟迪作用,因此是次的計劃也可以是兩種不同的行業的溝通和合作,是難能可貴的,筆者在2011-12年期間,跟一間珠寶公司合作駐廠的工作計劃,獲得很好的經驗,可惜,這些不同界別的合作,在香港,非常少有。

藝術貨櫃計劃共不是針對西九文化工作,而是整體人物生活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