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

清邁行(八)


清邁的SpaCoffee Shop和豐富的天然資源當中包括人力資源都讓這個地方可以賺到一些外來錢來幫助地方的發展香港當年也是一樣Suzie Wong Bar 等都是讓西方的遊人可以進來豪爽地消費,時至今日,香港己進入後城市的發展年代,可惜在本土的知識和文化發展上,都未能有進深的機會。中港磨合的議題、和為了在中國的門邊衝出一個自由的缺口,都令香港人花了不少精力。向國際看齊就成為一個較舒服的發展方向:一方便避免中港的太多衝突;另方面還可以遊走於廣闊的全球地域。

清邁雖然以旅遊城市作招來,也成為西方和日本民眾的退休好地方;然而清邁並非沒有追求自己文化身份的特色:新建成的 Royal Flora 有豐富的內容,可以觀賞也可以遊玩,完全兼顧到本土人士的喜好/本土的關注,成為泰國人愛遊歷的大公園,海外的人也會熱情參觀,反觀香港便會毫不猶豫地去把海外的東西引進來。

曼谷是泰國當代藝術的中心,相對上,清邁的藝術圈就清靜很多;正如北京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重鎮,其他地方只有零星的發展。當代藝術走向系統化,影響力大但圈子小,只有靠近系統的藝術/人才能有所在其中有所發展,而系統以外的人則以邊緣狀態發展、尋找自己認為有意義的藝術。

2012年1月21日

清邁行(七)


一口氣去了多處民間的藝術空間,它們大多位於民居附近,而且都是青草處處的。大部份是私人開辦,地理環境不算好,因交通不方便,相信只有小圈子內的人參與,但勝在夠熱心,而且地方的設計已經反映了人對空間的感覺和要求香港這個狹小和繁忙的地方是無法可比的。

清邁的藝術發展比不上曼谷,從畢業學生的態度可以想像出來從事創作的道路是很難的大部份的畢業生會選擇找一份工去維持生計,而且畫廊或藝術團體跟藝術學生的關切也不算密切,這也影響藝術學生對自己前景的期望。

學校是做夢的地方,學生在純樸的環境中去尋找心中的藝術是理所當然的。這裡學生作品都有多元的發展,並沒有受某種固定形式的影響;也沒有常看到的當代藝術圈子內典型的亞洲藝術模式,當代國際流行的所謂概念藝術也對清邁的藝術有所影響這是無可避免的但泰國跟香港情況不同,她們仍然有能力去連接/堅持傳統/自己的想法,一個有國家意識型態的地方、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仍然是濃烈的,不過國際化的浪潮也不能忽視。

2012年1月19日

清邁行(六)


這數天大學有畢業典禮很多舊生回來拍照準備領證書聽聞泰國公主會來主禮。較早前已經察覺特別是在晚上額外多年青人在食市中,連我常用的兩間飯堂也霸佔了﹔慢慢地,接近大學的地點,開始有很多賣花小販﹔又有圖書館內年青人拿著書本/坐在閱讀室擺著姿勢拍照,而且往往有攝影師跟著的﹔在飯堂也有大電視放映著典禮籌備的情況,看來所有人都很重視畢業典禮的。記得當年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因為是藝術系生嘛,沒有人去行畢業禮的,所以在完成博士學位時,好歹都要行一次畢業禮了,所謂人做我做吧。

清邁大學的學生大多很有禮貌學生們見了我,無論是熟識的或不熟識的都會向你點頭有時我來不及反應/她們也會向你微笑此後我也會多留意他/她們的動作免得表現得太過 cool 。由於我居住的地方像很樸素似的,食物也簡單便宜,還以為這裡的年青人也是一樣,誰知有這麼多的年青人蒲頭後,情況不同了,頓時感到全球化的威力,尤其是用手提電話的樣式,無論是那一個國家,相信都是一樣,整天把手提電話握在手裡,不停地看著或不斷地按著不放。我Apartment旁邊的一間酒吧,每天都坐滿了年青人,有現場音樂和唱歌,幸好是屬溫柔的一種,否則就不能安睡了。這裡就是年青人的世界。

清邁行(五)


人離鄉別井的感覺是很難言喻的。以前在北美特別是美國時感覺強烈一些:90年代加拿大香港新移民多,沒有甚麼太大的感覺﹔到美國遇到香港人感覺就強烈多一點,因為住在美國的香港人時間是長的,那種感覺就像是時光倒流了。這數天也認識多位從外國移居清邁的人。有一個80多歲的老人家,她從美國來的,她的一個女兒在美國自殺死了,一個兒子去了中國,過著自由的生活,很少跟家人來往,她的另一個女兒則來了清邁,嫁了年紀比她少的泰國人,並生了現在是青少年年紀的兒子。這個女兒曾經跟藝術家Christo 夫婦做了十五年助手,後來決定往海外尋求另一種的發展。老人家跟女兒來了在清邁,自己住在跟我同一幢Apartment的地方很活躍,做了很多籌款活動,特別是有關兒童及癌症的工作,她自己在30多歲己第一次感染癌症,其後也有,但她可以活到現在,所以她能過著非常樂觀的生活,每星期都去做針炙。

另一對退休人士,男的是美國人,女是日本人,有一天女的來找我,認識了他們,她找我是為了跟她讀一封從台灣朋存友寫來的中文信。這對夫婦過著自由的生活﹕一年中分別在清邁 (跟我同一幢Apartment) 和菲律賓自己的一條船上生活,他們覺得美國的生活指數實在太高了。將來我們未來的香港老人,中國/清清邁/菲律賓都發展了,我們有那個地方可以去呢﹖每個現代人都要面對城市化的問題。

2012年1月16日

清邁行(四)


在眾曼谷的大學中,清邁大學排名第三,是屬於受歡迎的大學﹔其中,除了藝術學系,其餘學院的學生,均需穿上校服﹕白色的上衣及藍色下衣。清邁大學是五年制的,如果做過交換生,學習的年期可能更長。清邁大學佔地相當廣,我居住的整條  Doi Sutherp 街的很多店舖都是眾學生們的蒲點。食市與咖啡店十分多,晚上就是另一個夜市場,由於食物便宜,學生都不會自己煮食。事實上,簡單的泰式食物也很便宜,但飲料和交通車費卻是貴了一點,咖啡與凍飲是受歡迎的,一杯咖啡或凍飲可以吃到一簡易碟頭飯﹔交通方面,短程的不需要議價,大約 20 Baht 左右,但稍為遠了一點的路程,便需預先商議價錢,而且是海鮮價,遊客當然是造成海鮮價的原因,所以本地居住的人都有自己的單車/電單車或汽車了。

市內有鼓勵外國移民的廣告,認為以海外的金錢足夠在清邁過舒適的生活了。一間紙店的德國藉老闆,從前到清邁做入口生意,現在在清邁做出口生意,賣手造紙,大概近期生意不好,見到顧客,也不忘一吐經營苦水,順帶鼓勵移民。的確有不少外國移民,特別是歐美等地的人走來清邁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特別是退休人士,有年老丈夫結識了年輕的泰國女子,拋棄原來妻子,在清邁生兒育女,將來並且會留下尚是年青的泰藉妻兒獨自生活。

正待發展的東南亞地方,可能都有相同的問題﹕把國家開放,以旅遊業和手作服務吸引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在此尋幽探秘、或是以低廉的生活但高級的待遇、讓不能在原居地繼續承擔昂貴生活的外地人走進來、使他/她們有再次發展的機會,而同時也可加速本土地方的發展,為此,這兩地的人都要為轉變的生活付上一些代價。

2012年1月9日

清邁行(三)


星期日想見識吓清邁的大城市風貌,走到近機場又被稱為最大的本地商場看看。其實已知如要在住所坐車去,應該是有困難的,所以預早叫車吧,誰知住所的好友司機們都通通放假,的士公司啦,又放我飛機,惟有走去大學門口搭紅車,又要等、又要講一輪嘢。這裏的司機真的不肯找路,回程時的司機可以被稱為是一個好人了,雖然載了我去動物園,後來還是肯蛓我回到大學背脊的正門,那裡近我居住的地方,可以走回家。清邁大學是有很多門口的。雖然我已經學了大學及街道名稱的泰語,但這些只能幫我上車、而不能幫忙下車。

昨天協助我的女同學Pitchii 找了一個男同學來幫手做一些簡單場的裝置工作,好讓我可以開工做作品。過程尚算順利,不過卻招了全部的狗到我的工作室來︰一隻睡在我工作室內,其餘兩隻睡在門外,我相信是因為昨天是星期六,學校人較少,她們可能想跟著一些人,有點人氣吧。工作室基本裝置完成,可以做些創作的事情了。其實工作與否不太打緊,清邁還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去感受的,因此要提醒自己不要老是想著留在工作室內!

清邁大學的純藝術部有24個全職老師,也真不簡單,有外國老師,暫時只認識了雕塑科的日本老師,他的泰語很好,在這裡的外國人大多懂泰語,而且樣子看來很謙虛,跟香港的不一樣。香港本身是一條變色龍,最喜歡遷就他人,難怪了,所以鼓勵了很多過客來港暫時居住。